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249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798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32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孙翠玲  辛红林  冯雪阳 《环境工程》2006,24(6):76-76,87
通过实验探讨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重金属的最佳条件和消除干扰液的使用,为准确测定其含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地下水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元可拓方法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处理现实世界中矛盾问题的一种新方法.文章在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物元模型理论,建立了地下水质量评价模型,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确定地下水质量等级.由于物元分析中的关联度引入了负数,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能较完整地反映事物的综合质量水平,因此,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邓民 《交通环保》2002,23(1):27-28
简述了人为因素及其特点。分析了船舶溢油事故的成因。从人为因素的角度提出防治船舶污染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4.
江苏沿海港口沉积物的营养元素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沿海港口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特征在区域上,氮磷的含量呈现南北部较高,中部稍低的现象;在物质组成上,有机质和氮磷在粘土质沉积物中明显高于粉砂质沉积物,特别是氮磷的有效态更加突出。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与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相关性较好,显示氮磷主要来自有机物质的贡献。C/N、C/P比值表明碳主要是陆地来源的,TOC/TN—TOC/TP图解显示大多数港口受到人类输入物质的影响,而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来源的投点范围有别于开阔海沉积物。为防止江苏港口海域的富营养化,应该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  相似文献   
995.
针对HGAFS法测定水样中的As,Se,Hg,就仪器的性能、最佳氢化反应条件、干扰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就仪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该方法的优缺点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96.
皆伐炼山对林地养分元素资源迁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林地皆伐火烧后生物量和养分元素资源迁移状况。结果表明:皆伐后移出林地生物量占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80%以上,移出林地养分元素Ca、Mg占林地地上部分Ca、Mg60%以上,N、P、K则低于50%;采伐剩余物在火烧过程中N损失率高达95%,P、K、Ca、Mg损失相对较少;火烧后表层土壤N、P有一定损失,Ca、K、Mg则有所增加。皆伐火烧基本上将整个林分生长期所积累起来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元素全部迁移出林地。  相似文献   
997.
千烟洲试区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千烟洲试验区人工林的植物和土壤中1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和生物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块人工林土壤中缺乏N、P、Ca3种元素,微量营养元素未发现亏缺现象。草本层的养分含量高于乔木层的养分含量。两块人工林的生物吸收系数均以P、Ca、N的吸收系数最大,Ti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最低,其余的养分元素均属弱积累中等摄取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998.
稀土金属离子对梨形四膜虫的24小时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方法(细胞直计计数法、中性红试验、重蛋白及核酸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浓度稀土金属离子La^2+、Sm^3+、Y^3+、Gd^3+处理24h后,对梨形四膜虫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时La^3+、Sm^3+、Y^3+,对四膜虫具有刺激生长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4种稀土金属离子均表现出毒性效应;高浓度时,抑制生长艇特别明显。计算La^3+、Sm^3+、Y^3+、Gd^3+的半数抑制浓度(IC  相似文献   
999.
在硫酸-硫酸钠-苯羟乙酸-氯酸钠体系中,钼可以产生一灵敏的单峰极谱催化波,峰电位为-0.23V(vs.SCE),线性范围为0.04 ̄100ng/g,干扰元素极少。本研究首次使用极谱催化波测定茶叶中痕量钼,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1000.
National networks detect multi-state trends in element deposition using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s. Biomonitor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examine deposition in local areas and around point sources. We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a moss bag technique to detect element deposition trends on a mid-range (state) scale, and to compare these results with those of the National Acid Deposition Program/National Trends Network (NADP/NTN, 1999). We sampled heavy metals, sulfur, and nitrogen deposition (21 elements) using mesh bags containing Sphagnum russowii at nine sites, over a 375 km transect crossing southern Wisconsin (upper Midwest, USA). We fou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nds of decreasing deposition in a northwesterly direction for 13 elements: Al, B, Ca, Cd, Co, Cu, Cr, Fe, Mg, Mn, Ni, S, and Zn. Six of these have moderate to large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 (14–37%). The trends for Ca, Mg, and S are consistent with regional deposition patterns in 1998 isopleth maps from the NADP/NTN (1999) which are derived from a sampling array far less dense than the transect sites. This national network indicates that Ca and Mg increase to the southeast, beyond Wisconsin borders. The fact that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both of these elements (Ca and Mg) and Al, B, Cr, Cu, Fe, Mn, Ni, and Zn (mean r for all correlations = 0.75, p < 0.02) implies that these correlated elements also increase to the southeast in neighboring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